内镜下演绎“外科风云” ——ERCP技术巧取胆总管巨大结石
来源:来源:芜湖广济医院
时间:2020-08-22 08:14:06
“手术后第二天就能四处活动了,身上一点伤口都没有,最重要的是肚子再也不疼了!”
说起一周前在芜湖广济医院消化内科做的ERCP微创取石手术,79岁的古奶奶觉得特别庆幸。
反复腹痛,原来是小小结石在作祟。
古奶奶在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忽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在家门口的医院做了检查后被诊断为胆总管多发性结石,医院建议手术治疗。但是家人疑惑到:古奶奶一年前刚刚做的胆囊结石手术,怎么胆总管又长了结石。同时,古奶奶年龄也大了,家人担心老人家身体经受不住手术风险所以选择了保守治疗。可是效果并不好,出院后又再次发作。
家人听说芜湖广济医院有不开刀就能把结石取出来的手术,一家人便慕名前来就诊。
不用开刀,多个结石经口而出,最大直径18mm!
消化内科樊大明主任接诊后,经过仔细检查,诊断为胆总管多发结石。检查结果显示最大结石直径18mm,建议为古奶奶实施ERCP+EST(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
至于为什么胆囊切除后,胆总管结石又出现了,樊大明主任在了解奶奶的一些情况后分析这可能和奶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
术前造影胆总管多发结石
奶奶家属:手术啊?我母亲年纪大了,我怕他身体经受不住手术啊。
樊大明:我们采用的这个手术不用开刀,像做胃镜一样,通过一根细管就可以把结石从口中引流出来。
奶奶家属:不用开刀?!从嘴里取石?!
8月14日上午,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先后取出结石3枚,最后一枚直径18mm大的一块结石被碎石取出!
术中内镜成像
再次造影,胆总管内无充盈缺损影,循黄斑马导丝置入直头鼻胆引流管,胆汁引流通畅。
治疗后胆总管造影显示胆总管通畅。
手术无创口,腹部也不再疼痛了,术后第三天,古奶奶开心的出院了。
ERCP技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通过口腔,经食道、胃将十二指肠镜送至十二指肠,再经十二指肠乳头选择性插管到胆管或者胰管,对胆道或者胰腺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操作技术。
ERCP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痛苦小、恢复快的优点,代表了现代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众多胆胰疾病首选诊断治疗方法,尤其在胆总管结石、胆道狭窄等诊治方面有明显优势。
谁有患胆总管结石的风险?
胆总管是运送胆汁的通道,胆汁在肝脏内分泌,通过胆管(包括胆总管)运送到十二指肠,帮助消化食物。“胆总管结石”是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包括肝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或胆囊病史患者胆总管结石的风险增高。以下因素可增加患胆结石的机会:肥胖;低纤维,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怀孕;长时间禁食;快速减肥;缺乏体育锻炼。上述因素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减少结石的发生风险。但有些固有的风险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如老年人、女性、父母有胆结石病史及亚洲人等患胆结石的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