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麻木,走路不稳,以为是“中风”,但结果却是颈椎间盘突出!
来源:来源:芜湖广济医院
时间:2020-09-08 09:27:46
近日,家住繁昌县的周阿姨因颈痛、四肢乏力麻木、行走不稳,于是便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芜湖广济医院骨科寻求治疗。
周阿姨回忆说:“半年前,她发现双手经常无故麻木,担心自己是“中风”,后来在当地医院检查出是颈椎病。针灸、理疗都做了,但效果非但不明显,症状反而愈来愈重! 并且双手麻木无力的症状还逐渐“传染”到下肢——走路时像脚踩棉花一样发软、无力,没走几步就得休息。”
我院骨科王尚仁主任结合周阿姨的病史及体查初步诊断是脊髓型颈椎病。由于周阿姨的病情已经在进行性加重,王主任便建议她尽早接受手术。
颈椎肩盘突出部位(红色区域)
周阿姨于2020年8月31日上午在我院骨科行颈6椎体次全切除术+颈5/6颈6/7髓核摘除术+颈椎钛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
术后,周阿姨原本抬不了的脚,现在可以自己抬起来!双手麻木的症状也明显减轻,四肢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生活能够自理。她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目前已经康复出院了。
为什么感觉自己像得了“中风”?我们正常人的颈椎有7节,临床上大部分常见的颈椎病,只有一个节段的病变,而周阿姨的颈5/6、颈6/7两个节段椎间盘都出现了问题,更雪上加霜的是,伴有腔隙性脑梗塞,因此,从脑部发出的指令不能够很好地到达手脚,左侧上下肢肌力下降、左上肢麻木感,造成了周阿姨的手脚不大听使唤,所以周阿姨才会以为自己得了中风。
谈到颈椎病,大家并不陌生。颈椎病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病,从事电脑、老师等人很容易得颈椎病,特别是“低头族人”。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从而损害脊髓功能,导致“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是最严重的一种颈椎病,可严重致残,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
临床表现
上肢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有麻木、酸胀、疼痛、烧灼、发抖或乏力感。
下肢症状:如无力、发抖、打软腿,或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和疼痛,行走飘然如踩棉絮,步态蹒跚,易摔跤。
头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或头皮痛。
腰部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不尽、腰酸腿软、排便无力或便秘等。
王尚仁主任指出,多数颈椎病都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如果效果不满意,再考虑手术治疗。但是,脊髓型颈椎病是个例外,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导各种感觉并支配全身运动的“高速公路”。长期的慢性压迫或由于意外原因导致的急性颈部外伤,极易导致脊髓发生不可逆的严重损伤,从而引起四肢瘫痪的严重后果。因此,早期手术是解除脊髓压迫最快,也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目前比较公认的选择是:一旦确诊,尽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