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解剖结构分为牙龈上方的牙冠部,牙槽骨内的牙根部以及连接二者的牙颈部;牙齿的组织结构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其内部的牙髓组成。
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含有的无机物较多,有机物和水较少。牙髓则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在受到刺激时会使人出现敏感、疼痛等症状。
想要牙齿好,要注意以下几点
牙齿缺失要重视,及时修复是关键
不少老年朋友都有牙齿缺失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牙齿虽然缺失了,但不疼不痒,不影响吃饭,就不重视牙齿修复,这样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老年人牙齿缺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有无法保留的残根残冠或者特别松动的牙齿,应及时拔除。否则可能会影响口腔功能、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引起全身感染等严重后果。
牙齿缺失后的修复,一般在拔牙3-6个月后进行,修复后可维持牙列完整,恢复口腔基本功能。具体方法有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等。
注意牙齿清洁,选择合适的保健工具
俗话常说老掉牙,似乎这是个正常的现象,牙齿不用保护。其实不然,老年人只要口腔内还有自己的牙齿,就应该每天早晚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要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改良巴氏刷牙法。
同时,老年人群是根面龋的高发人群,因此需根据牙缝大小选用合适的邻面清洁工具。牙龈萎缩不明显者,可选用牙线。牙龈萎缩、有明显牙缝者,可选用牙间隙刷、冲牙器等等。
假牙也要注意清洁
无论种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每天需要清洁维护。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不可使用牙膏,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有机清洁剂,如中性洗手液等。睡前应摘下活动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义齿清洁剂浸泡。
种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戴,周围可能存留食物残渣及细菌,要更加认真仔细地进行口腔保健维护,需认真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
预防牙周病
牙周疾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我国老年群体的牙周病发病率非常高。如果牙齿清洁不到位,会有牙菌斑堆积,从而引起牙龈出血、牙龈发炎,继而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脱落。
因此,如果老年人有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应及时就诊,积极进行牙周治疗,尽量保留天然牙。
定期检查口腔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患会引起或加重全身的疾病。
反之,一些全身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糖尿病、骨质疏松、口干综合征以及艾滋病等。因此,要做好口腔健康护理,还要重视全身健康,积极治疗身体疾病。
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增高、发展速度加快、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因此,需每年进行1-2次口腔健康检查,提倡每年洗牙1-2次。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