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立院】我院神经内科成功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
来源:来源:芜湖广济医院
时间:2020-07-24 09:32:29
2020年7月22日,我院神经内科季新发主任及其团队在DSA介入手术室为一名脑梗患者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术,这是我院开展介入技术以来又一新的突破。
“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彩超(TCD)等血管成像技术各有优缺点,但检查脑血管病变,DSA是检查脑血管病的金标准”,芜湖广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季新发说道。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台相机,脑血管造影3D成像360度无死角观察责任血管。
爷爷两度走路不稳
收入神经内科诊治
71岁李爷爷(化名)是个老病号了,高血压3级10多年,最高超180/100mmHg,2型糖尿病20多年,日常需要注射胰岛素降糖,此外还有冠状动脉粥样化、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脂肪肝等多种身体疾病。今年以来,李爷爷曾两度行走不稳,一次发生在今年4月,持续了十多天 ,李爷爷自觉情况有所好转并无就医治疗。第二次发生在最近7月18日前后,李爷爷再次无明显诱因头晕、行走不稳,并左右摇晃、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言语不清,这次情况较上一次严重。
7月20日,李爷爷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芜湖广济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CT无法确诊血管病变
首开DSA金标准检查
李爷爷入院后,经CT检查提示脑动脉多发狭窄,右锥动脉闭塞,尤其是左锁骨下动脉多发狭窄,最重处约70%,神经内科主任季新发初步认为患者有脑血管狭窄或梗塞可能性,但鉴于目前的检查手段,无法明确脑血管病变的具体位置、形态、数目和大小,对病灶也没有一个全时相、多角度、多维度的显示,很难开展后续治疗工作。神经内科团队充分考虑,结合患者曾经有桥脑梗病史,考虑后循环血管可能存在问题,为彻底了解患者血管病变情况,针对性采用合理化精准治疗,在与家属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决定启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为患者进行介入脑血管造影术检查。
脑血管造影成功开展
发现右侧颅内可见动静脉瘘
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后,鉴于患者年龄高、基础病多,在与家属进行详尽的沟通和讲解,明确手术风险。
7月22日上午,季新发主任与神经内科团队为患者有条不紊地开展脑血管造影术。在血管造影机监视下,显影剂慢慢将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呈现,术中发现左锁骨下多发狭窄,最重处达70%,左锥口50%狭窄,右侧颅内可见动静脉瘘。情况比预想还要严重。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狭窄
动静脉瘘
造影过程十分顺利和安全。术后患者转移至病房休息,细心护理团队为患者准备了砂袋,用绷带缠好,防止穿刺口出现血肿,医护团队也重点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
DSA是脑血管成像的金标准
为后期手术提供有力保障
据季新发主任介绍,DSA是迄今为止脑血管成像的金标准,也是颅内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基础,这种介入检查需要将显影剂注入血管,并通过X光无法穿透显影剂的特点来诊断血管病变,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例如狭窄、梗塞、畸形、扩张、痉挛和出血等等。
手术次日李爷爷已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神经内科团队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决定为患者进行下一步的治疗,这次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成像和诊断,也将为下次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DSA脑血管造影
其对病灶显示的优点:全时相(包括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静脉窦期),全血管(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的超选择性、多角度显示,血管图像的最高清晰度的三维重建。能够准确地了解血管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到底哪些原因需要做脑血管造影?
1.颅内出血性病变,需寻找出血原因者,尤其是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动静脉瘘的准确判断;
2.颅内缺血性病变,观察病变范围、狭窄程度、侧枝循环情况;
3.观察颅内血管发育状况,排除血管发育异常、变异,如烟雾病等;
4.颅内占位病变,需了解病变的供血来源、血供丰富程度及病变与重要血管之间的关系者:5.了解某些颅外病变,观察其与颅内血管的关系;
6.观察颅脑外伤时颅内血管损伤状况,明确出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