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眼震电图仪|有了TA,我们就能“晕”筹帷幄!
来源:来源:芜湖广济医院
时间:2022-07-18 16:34:34
头昏脑涨、天旋地转
说起眩晕不少人都经历过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眩晕归因于
“颈椎病”和“脑供血不足”
然而实际情况是
“颈椎病”极少表现为眩晕
而“脑供血不足”的诊断已逐渐被医学界废除
NO.1 什么是眩晕 ?
眩晕发作时,患者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闭眼后感觉自身在旋转,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升高或降低等症状。引起眩晕的病因繁多,涉及多学科,不仅患者对引起眩晕的疾病十分陌生,非专科医生也往往不能准确识别各种眩晕疾病,因此产生了许多误区。
据了解,其实与眩晕相关的结构是人体中的“平衡系统”,医学上称为“前庭系统”,主要包括“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前庭神经”等,它们埋藏在内耳的骨性结构中——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以往因为技术的限制无法对前庭系统的功能进行检测,所以即便患者做了很多检查,依然未能查出病因。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有设备能够对前庭系统进行检测,这就是诊疗眩晕的新武器——视频眼震电图仪。
NO.2 我院新引进的视频眼震电图仪
视频眼震仪是什么?
怎么刚刚还说内耳结构,现在就提到眼睛呢?
视频眼震仪就是对眼睛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和记录眼球不自主活动的情况来判断眩晕的性质和类别。通俗地说,就是先给患者戴上有红外线摄像头的眼镜,来记录患者眼球运动情况。
因为眩晕患者会出现自发性或者诱发性眼震,也就是眼球不自主的活动,这种眼球不自主的活动可以被红外线摄像头精确的记录下来。医生对记录下来的眼震图再进行仔细分析、判断,可以帮助诊断眩晕的性质或者类别。
提到这儿我们还有个跟眩晕相关的知识需要给大家科普!
BPPV & CPPV
国内外众多研究者都对眩晕的病因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位置性眩晕是眩晕的一种,其中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耳石症) 占大多数。与BPPV相类似的也极易与之混淆的是中枢性位置性眩(CPPV)。CPPV常由于小脑、脑干、第四脑室的疾病等引起,常见的是这些部位的肿瘤所引起,它是中枢性疾病。
由于CPPV的发生率比BPPV的发生率低,因此,某些CPPV 的患者会被误诊为 BPPV,因此若不及时发现并救治,可能会对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由于BPPV 的病变部位在外周,因此对BPPV 的患者而言,在前庭功能检查中,患者常无明显的自发性眼震,凝视试验中未见明显眼震,扫视试验中无明 显的“ 过冲” 和“ 欠冲” 现象,潜伏期正常。但CPPV 患者由于病变部位在中枢,因此对CPPV的患者而言,上述前庭功能检查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异常现象。
综上所述,视频眼震电图仪在眩晕病因的辨别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病症可以用视频眼震电图仪进行辨别呢?
视频眼震电图仪还适用于哪些病症 ?
1. 任何原因所致的头晕、眩晕病症;
2. 有听力损伤者,特别是低频听力损伤者;
3. 有空间定向障碍者(包括飞行人员发生严重飞行错觉者);
4. 有小脑疾病或功能障碍可疑者;
5. 老年经常摔倒者;
6. 儿童或成年人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或可疑者;
7. 有颅骨外伤后头晕者;
8. 有脑供血不全,特别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
9. 偏头痛或疑似偏头痛者;
10. 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有占位病变可疑者;
11. 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
12. 有运动病(晕车、晕船、晕机)者;
13. 视眼动系统功能异常或可疑者;